內容簡介
巴布‧狄倫榮獲2016諾貝爾文學獎--音樂與文學本就一家
台灣文創的最強組合--流行音樂與小說創作聯手出擊
華文都會小說+同名音樂專輯 同步發行
李維菁、林曉培、門田英司、翁嘉銘、
陳玉慧、張文光、黃子佼、楊澤(以上依筆畫序) 跨界推薦
胡德夫專文推薦
指頭輕淺與繾綣旋律 來回疊成潮汐
枕頭上的海浪聲 在今夜男人哭笑間 重現
一個故事,兩個文本
沒有標點符號,如同音樂一般的行文,讓人充分感受文字的節奏與律動
這是你我共同的故事:
在都會繁華的角落裡,每一個孤獨的靈魂,都在啃噬內心的空虛。
人來人往,生活畢竟留不住痕跡
過近千帆,愛情注定虛無成空
唯有創作,稍能抓住片刻的實存
作者簡介
[沒有田的農夫 在豐收裡嘆息 沒有筆的詩人 在嘆息裡豐收]
毛恩足,1974年生,屏東出生,現居台北。身上流有一半浙江一半原住民排灣族的血液,兩種文化結合,孕育出多元的創作風格。29歲時,遭逢人生轉折,雖決志踏上音樂之路,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所幸後來結識啟蒙恩師劉偉仁,跟隨七年,方得一窺創作世界。爾後,在胡德夫的導引之下,重新認識自己與土地的關連,如覓得沃土,將過往種下,結成詩與歌,長出故事。
曾出版《成為一條河》音樂專輯,現為萊茯音樂工作室合作藝術家,《枕頭上的海浪聲》音樂專輯與同名小說同步發行。自序
自序
2004年入冬時分,我開始著手寫這本小說,每完成一個章節,便寫信給Tom Waits,內容大概就是跟他說一下進度,但比較多是酒醉後的牢騷。
這一切最終會是什麼?我也不清楚。在虛構與真實之間,在美好與悔恨當中,懺悔,是我所有的筆劃,並紛紛入歌。如果沒有離別前那句最後的提醒,沒有那段尋求自我的旅程,詩呀歌啊,連同那抹守候的藍月,只得埋葬在之後灰階日子。
決志創作人生後,生命與生活不停拉扯,紊亂思緒,無心創作,一場車禍意外,傷了腦袋,如電影情節般遺失了某些記憶,小說卻因此才得以接續書寫。遷徙到第一道曙光到來的蘭嶼,晝伏夜出,拼湊記憶,故事失而復得,寫就破鏡重圓的結尾,自以為的。某夜,走入漆黑的港,倒臥在漁船甲板上,隨浪搖曳,當月亮升起,照亮粼粼海面,海上斑駁的、天際完滿的光如月的兩面鏡,同樣皎潔靜好,才明白放手的圓滿,於是逐字刪除,換上如今的結局。原諒,姍姍來遲,但並未缺席。
我知道終點的風景是多麼美麗,所以低頭在寒風中行走,雖仍有霧,但就要散去,山水月全然澄明。
我是毛waits 擅長等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