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瑜伽,要把重心放在碰觸身心的臨界點

攤屍式並非睡覺與休息,在瑜伽體位法當中,它算是較有內在修練的一種。
在我所開設的瑜伽課程中,我不會太在意學員是否能把所有體位法做到絕對標準,反而會比較留心學員踏入教室後的態度──是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命運,絕對不是上千種的瑜伽體位法。
有一個來上瑜伽課的新生,在第一堂課程中的態度並不是太好,打坐時,坐姿傾斜不正、因為坐不住而常發出磨擦聲、做體位法時左顧右盼……課程尾聲,全部學員進入閉眼休息做「攤屍式」時,她甚至不斷提出一些不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這有什麼好處?剛才做的某某動作對人體有什麼幫助?我的手應該放在哪裡?明顯打擾到其他學員的休息與課程的進度。
當她在課程中一直盯著其他學員看時,我會半開玩笑地問她:「妳的體位法在別人身上嗎?」「妳怎麼都不看我做,一直在看旁邊的人呢?」我並非在意她的體位法,反而是一直留心我自己的內心是否有因她的態度而升起不耐煩。
雖然她一直力捧我的課程與教學方式,信誓旦旦地說我的瑜伽教學改變了她的人生觀,甚至在課程進行中都會趁空檔抄寫下我講的每一句話,但我卻直覺地感受到,她的態度無法讓她在這一條路上走太久。
瑜伽老師其實可以從一個人的肢體語言、呼吸,來觀察學員未來在健康與運勢上的變化,果不其然,這位女學員在上了兩期八週的瑜伽課後,就沒有再出現了。我相信,她曾下定決心要好好修習瑜伽──她說過,她不想再放任自己五十歲後的人生,想要好好面對自己的健康、身體和未來;無奈的是,要在頃刻間扭轉累積一輩子的習氣,並沒有這麼容易。
好的瑜伽老師,不會只要你滿身大汗、把瑜伽當成減肥操,而是把重心擺在協助你去碰觸身心的臨界點。《瑜伽經》有這麼一句話:「sa tu dīrghakāla nairantarya satkāra-ādara-āsevito dṛḍhabhūmiḥ。」意思是:你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精進,並以十分虔誠不移的心遵從指示去做,才能達到堅實境地。這裡的長時間並不是指時間的長短──時間在印度哲理中並不真實存在(在徹悟真理的當下,時間就不再存在),而是「精進不間斷」之意。再多再好的解脫理論,都必須靠不間斷的精進,在一步一腳印地自我印證及面對內心煎熬之後,才能夠真正深入你的心田。
攤屍式
攤屍式在台灣俗稱「大休息」,一般都安排在課程中間的小段休息或最後結束時,也是修練瑜伽體位法後最後的一個體位法。在課堂上,學員進入到攤屍式時,老師會加入冥想引導,幫助學員將意識融入身體,達到深層放鬆。練習體位法時會開啟人體內的脈輪與中脈,體內經絡與氣脈會因此開展,攤屍式就是用來平衡身體的能量。
攤屍式並非睡覺與休息,在瑜伽體位法當中,它算是較有內在修練的一種。它是從腳趾頭開始,細細觀察身體的整個架構,隨著你覺察到身體表面的遲滯、動感及放鬆,整個意識便會進入到明透、清澈的狀態。一般初學者或未能掌握精髓的人,往往會在觀察一小段時間後便酣然入睡,這就失去攤屍式的意義了。
現代人文明病甚多,過度緊張、注意力不集中、長期疲倦、對未來有莫名的恐懼等,透過攤屍式的練習,通常能夠逐一改善,得到有效的調整。只要能掌握好當中的技巧,攤屍式就能協助你提高專注力、緩解壓力、改善睡眠品質問題、疏通代謝與幫助血液循環,同時還有淨化心靈與避免文明病產生的效果。
基本上,每次練習最好控制在三到十分鐘左右。在瑜伽教室,瑜伽老師通常會在一旁引導,如果你想要自行練習或在睡前練習,最簡單的方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