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認牙痛拔掉一顆牙還痛 原來是三叉神經痛
中央社 (2019-07-16 20:00)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6日電)花蓮林姓男子4年 來臉部疼痛,以為是牙痛,拔了一顆牙後,疼痛未改善 ,經花蓮慈濟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王柏凱確診三叉神 經痛,以「高頻熱凝療法」搭配藥物治療,終獲改善。
65歲林姓男子說,他痛起來如刀割、針刺感覺,從 右臉頰蔓延到右眼下緣,有時一整天反覆疼痛。為緩解 疼痛,藥物從一顆變兩顆再到三顆半上限,還是疼痛難 耐;還得承受服藥後暈眩的副作用,不能開車也無法工 作,他才從區域醫院神經內科轉往花蓮慈濟醫院麻醉疼 痛科就醫。
王柏凱表示,三叉神經痛常發生於上、下顎,與牙 痛相似,民眾難以區分,往往拔了牙齒又抽了神經,才 發現不是牙痛問題。且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其中女性 多於男性。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三叉神經痛發生率 約每10萬人有4至5人。
引起三叉神經痛原因很多,如血管壓迫、腦部腫瘤 、神經發炎與其他不明原因等。目前有手術、藥物與介 入性治療等,其中開顱手術,減少血管對三叉神經壓迫 ,根治率超過70%至90%,復發率低,但需要承擔手術與 麻醉風險。
另有放射線照射三叉神經,非侵入性的治療,風險 較低,但止痛效果非立即性,副作用是臉部麻木。介入 性治療如高頻熱凝療法,手術風險低、無藥物副作用、 傷口小、療程時間短,一次約半小時,治療一次後,止 痛效果明顯。
王柏凱先為林姓男子以高頻熱凝療法治療,但效果 只能持續約3個月,去年11月開始深入到三叉神經的神 經節灼燒。
王柏凱表示,高能量透過電擊針尖端引發電磁場產 生熱能,設定溫度後調節神經痛,止痛效果能持續半年 ,治療的藥物也能減少許多,讓病人生活品質提升,半 年後若疼痛感加劇,病人可再進行高頻熱凝療法治療。
他提醒,若疼痛範圍不只單點,而是臉頰如電擊、 刀割般反覆陣痛,且範圍超過上下顎延伸到鼻翼、下眼 周等,使用止痛藥也無法緩解,就要懷疑可能是三叉神 經痛,建議民眾及早就醫治療。(編輯:翁翠萍) 1080716
其他生活新聞

編輯首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