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紹興:體育讓城市更精彩 讓鄉村更美好
北京新浪網 (2019-07-15 16:45)
7月13日-14日,「魯迅故里杯」第十四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在紹興火熱開賽,作為本屆武術比賽的東道主和主辦方之一,紹興已兩度「牽手」此項比賽,共吸引了超萬名參賽選手齊聚「武林」盛宴。
談起紹興,我們腦海中常會浮現出濃厚的儒雅之氣。近年來,紹興「文武雙全」的城市形象日益突出——體育正成為紹興的活力新名片。
「圍繞『打造國際賽會目的地』的目標,紹興正著力推動辦賽與城市提升、產業轉型相結合。」紹興市市長盛閱春表示,要發揮體育賽事的帶動效應,全方位改善城市風貌,全地域提升城市功能。
「賽事經濟正在成為古城紹興的新動能。」紹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顧濤表示,「賽事落地紹興,對紹興提升城市能級、刺激城市經濟、擴大紹興影響力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了解碼紹興體育賦能城市的實踐經驗,總結以紹興為代表的浙江各地體育產業發展經驗,挖掘具有浙江特色的「體育樣本」,7月12日晚,一場有關「體育賦能城市」的專題研討會在紹興舉行,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的體育專家,十多位地方政府代表,近二十位體育企業代表,為體育如何帶動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提到紹興的體育產業發展情況,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李華點讚道:「不管是賽事舉辦、賽事傳播,還是社會影響,紹興都讓我們眼前一亮。」李華認為,浙江的體育發展不應局限於競技體育,而要走出「小體育」的思維定勢,培育「大體育」的觀念。「藉此次紹興舉辦武術比賽之際,我們通過研討會這一形式,請『政企校』三方共商未來,將體育事業的理論研究交流和賽事舉辦結合起來,有利於『體育』觀念的深度推廣和更新換代。」
為何「選中」紹興體育?求是《小康》雜誌社副社長賴惠能在開場致辭中表示,「體育賦能城市,運動振興鄉村」,既是看重了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的美好前景,也是期待著跳出「體育」看「體育」,挖掘紹興以體育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發展樣本,講好新時期的體育故事,進而「解碼浙江」。
紹興經驗:文化牽手體育「謀變」
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車曉端在研討會致辭中介紹,「體育賽事」不僅發揚了紹興悠久的歷史文化,其衍生的「賽事經濟」和以媒體為代表的多方協作帶來的「眼球經濟」亦為紹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新的「藍海」。
紹興的賽事經濟藍海有多大?僅去年,紹興就舉辦了全國性、國際性賽事33項,省級賽事45項,外地來紹參賽觀賽人數超12萬人次,全市體育產業增加值突破40億元,帶動相關產值超過10億元。
「體育比賽,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比賽,它為我們紹興增添了活力、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動力、增添了文化的魅力。」紹興市體育局局長吳海明介紹說,通過市場化運作和推介,賽事逐漸成為覆蓋體育、文化、旅遊、娛樂等多個領域的消費狂歡,成為城市能級提升的重要載體。
前瞻思辨:新時代下重構體育產業方法論
體育究竟如何賦能城市?我們首先要從理論上打通體育帶動城市發展的「任督二脈」進而找到具體的「方法論」。
「后小康時代,休閑的主要內容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體育、旅遊、教育、健康、養老六大幸福產業,其中體育產業是很重要的核心產業。」會上,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何文義以《新時代體育產業發展新趨勢》為主題發表演講,分析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新趨勢以及新時代下體育全產業鏈與跨界融合發展新模式。
「體育事業+商業模式=體育產業。」何文義指出,有體育資源不代表能形成體育產業,要真正將體育事業變為體育產業,要把握從體育資源到體育產品再到體育產業這三個階段。
就城市而言,如何打造體育產業?上海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黃海燕給出「四部曲」:一是圍繞城市發展做好時尚體育城市建設規劃,二是建立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時尚運動項目體系,三是加強時尚體育項目賽事引領,四是完善時尚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賦能城市:「體育+」成為發展新引擎
發展體育產業需要理論支撐,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實踐探索。
文旅產業和體育產業「雙生並蒂」。紹興市文旅集團董事長胡華良表示,在體育賦能城市、振興鄉村的過程中,體育產業與文旅產業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隨著「文旅+」、「體育+」的模式不斷推廣應用,兩者共贏合作、明日可期。
本次武術比賽就利用宣傳片和旅遊節目將紹興的文化和體育巧妙糅合在了一起。研討會現場,本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公益宣傳片和《武俠風行古越城》特別節目正式首發,主持人李晶用電視旅遊節目的方式走進魯迅故里、沈園、書聖故里、 蘭亭、東湖、鑒湖、大禹陵七大著名景點,將紹興名人、紹興民俗、紹興古城、紹興生活等紹興風貌和武術文化有機結合,每一幀畫面都體現出了「魅力紹興,文武雙全」的城市品牌。

此外,比賽期間大賽組委會還向參賽選手贈送了具有紹興特色的紀念品——Q版烏氈帽。新潮的花紋、時尚的戴法,中外選手讚不絕口。

從紹興轉向地處浙江大花園建設核心區的麗水。麗水市創新辦專職副主任周海忠表示:「體育不光是強身健體,也是新時代的時尚,在麗水『大花園建設』中也應平衡好體育元素的比重。」
湖州市體育局副局長姚明星則表示,體育產業發展應需要一定的政策空間、常態化的部門聯動,舉辦一個體育賽事,不僅是體育部門的工作,需要聯通各個職能部門。」
「2017年,溫州成為首個社會力量辦體育全國試點,為此,我們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資產業,越來越多地參與辦體育。」溫州市體育局副局長邢永漢認為,發展體育產業首先要貫徹落實政策,其次是要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注重體育產業平台的搭建,最後要加強引導。
多方驅動:社會資本入場的浙江特色
本次研討會,來自全省十多位體育企業家代表分享了各自在體育振興鄉村上的經驗和做法。
「美國3億人口,每年有5800多場專業賽事;中國14億人口,每年只有1000多場專業賽事,巨大的差距也預示著中國體育產業的無限前景。」杭州易萬斯體育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蓋文說。
「通過舉辦莫干山『俠客國度』國際障礙挑戰賽,我們將中國武俠文化成功推廣到了國外,推動實現了鄉村文化振興,引來的人流量也促進了當地鄉村經濟的振興。」 來自浙江湖州的德清笨鳥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岳江說。
而在浙江麗水遂昌,杭州魅力新故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功斌所率的「螞蟻探路」團隊通過挖掘鄉村閑置山路,打造「浙西川藏線」全域自駕越野品牌,吸引越野愛好者。周功斌說:「我們將沿途村莊設置為自駕、越野休息驛站,串聯沿線鄉村,融入不同的鄉村旅遊業態、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中國美麗鄉村新樣板,浙江湖州安吉魯家村創造了「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的「魯家模式」。通過與魯家村合作研學旅行項目及體育運動項目,杭州子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仲濤認為,「想要給當地鄉村帶來絕對數量的遊客,拳頭項目及網紅項目的打造是關鍵。」
「體育不再僅僅是運動,更蘊含著產業、文化和政治。」李華在研討會最後總結髮言時認為,按照「建設體育強國」的要求,要在充分挖掘體育功能的基礎上,要推動全社會形成新時代的體育共識;在形成新時代體育工作基礎上,通過基礎設施的大建設、戶外運動大發展、品牌設施的大培育,推動體育事業和產業的大發展;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力量,推動浙江體育產業的大發展。
稿件來源:中國小康
其他體育新聞

編輯首推






